*近,*统计局发布了《202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。报告内容显示,截至2021年中旬,全市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7.7万个,其中乡镇卫生院3.5万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3.6万个,门诊部(室)30.7万个,村卫生室59.9万个。与以往的几年数据对比,显示只有诊所的开办数量出现了显著增加。在深化医疗改革的社会背景之下,鼓励社会办医是当代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,诊所的开办数量还有可能会再创新高。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之下,开设诊所会更容易,但在疯狂扩张诊所的环境之下,存在着各种隐藏危机。
无论是疫情发生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,还是诊所开办的数量的迅速增加,我们都应该要保持冷静的思维和理性的态度,认清诊所的大环境,从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基础上,我们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准备,并迅速采取实际行动。
诊疗技术和服务是根本,医疗质量是生命线
疫情发生之后,诊疗环境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,不仅在诊所间,而且在同一诊所的医生间,都常常会出现分化的情况。疫情将使医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和服务。为了解决医生间存在的分化现象,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视频,记录每个医生在诊所的接待过程,组织大家每天一起进行回放观看,进行互相讨论、指点,提炼可以仔细到“你给患者提这个建议是否合适”,“做这个看诊的动作是否恰当”,等等。不同的沟通形式所呈现的诊疗氛围不同,不同的看诊结果导向也会为医生总结给出一套参考准,培训和评估所有医生。
02慢性病患者
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,且随着未来人们认识的变化,到2050年,或许我国会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将超过65岁。中国的人口结构现状决定了初级医疗改革的*将是慢性病防治、康复护理、医疗保健等相结合。目前,医疗服务不断完善,诊所应更明确其在目标人群之中的定位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入,诊所可以在科室设置和服务对象方面考虑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
03从诊断和*到健康预防
过去,全科诊所大多面向常见的一些病症进行诊断和*。然而,疫情发生之后,大多数的居民生活习惯和健康习惯与之前,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自我个体的健康意识也大大提高。基层诊所的理念自然也应该要跟随当下居民的变化进行调整优化,不仅要注重诊断和*的本源,还要顺应大众的健康认知变化,考虑更多的诊所服务要面向健康和预防。特别是当下,诊所是没有办法接收发烧发热的患者,这诊所来来讲无疑是丢失了一大块门诊流量。增加疾病预防医疗服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现今的认识趋势需求,而且可以已一定程度上,弥补由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环境下,无法接收发热患者而损失的一些门诊收入。